中文片名:愛在他鄉
英文片名:Brooklyn
片長時間:116分鐘
上映日期:2016年

(以下內容參雜部分劇情內容,請斟酌閱讀)

6107.jpg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大學一堂女性成長小說課上看的,也確實沒錯,這部電影看似劇情平淡溫順,沒有太過狗血浮誇的劇情,看完卻在內心裡激起反思的漣漪,實乃一段女性成長心路歷程的故事!

【劇情簡介】
本電影敘說的是一個於1950年代在布魯克林奮力求生的愛爾蘭移民女孩的故事。為追尋美國夢,艾莉絲 (莎雪羅南 Saoirse Una Ronan 飾演) 離鄉背井並遠離母親的庇蔭,隻身前往紐約。濃烈的思鄉之情隨著一段意外愛情翩然來臨後煙消雲散。然而,嶄新人生仍擺脫不了過往情懷,艾莉絲必須在兩個國家和兩種人生之間作出抉擇。

【討論分析與值得深思之處】
1.電影本身其實可以分成以下幾段,而這幾段也恰好是女主角歷經蛻變的各個分水嶺,可以窺視一位女性在不同階段的體驗與成長:
   Stage 1. (待在娘家,還是純樸的女孩):在這個階段,艾莉絲是個身旁有最愛的媽媽與姐姐陪伴的人,是她擁有最多家人的愛的階段,由不少片段可以看出,她與姐姐之間的情誼如此深厚,如艾莉絲決定要去美國前收拾行李,與姐姐之間的對話 (「記得要來看我」、「妳的鞋子還沒收拾呢,那可是最佔空間的」等對話裡,就隱藏著彼此不捨的淚水),也因為姊妹情深,到後來姐姐過世的消息,讓艾莉絲是多麼地痛苦不堪。這個階段的她,是個善良純樸的女孩,同時也是個有抱負、有夢想的女孩,想不靠家中的援助,到外面的世界闖看看
   Stage 2. (從家鄉愛爾蘭前往美國,待在船上的歲月):本階段算是艾莉絲在歷經成長中,遭遇到最多考驗與挫折卻也讓她成長許多的一個經歷,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如何察言觀色 (e.g.為何突然大家晚餐都吃得不多,原來是風雨將至,船隻的搖擺晃動會使剛吃下的食物全部嘔出)、如何保護自己甚至反擊 (e.g.面對隔壁惡室友鎖廁所的行為該如何應對,甚或教訓之)、學會如何入境隨俗 (e.g.怎麼樣的姿態與談吐才會表現得像美國人)、學會如何打扮自己
   Stage 3. (待在美國初期):在這個階段,艾莉絲的感觸是百感交集的,她既孤獨 (離開家鄉),工作上一開始也不太順利,雖說是一段過渡期,卻也是她初來美國最煎熬的時候
   Stage 4. (待在美國中期):這段時期,艾莉絲遇到在美國的愛人托尼,這是艾莉絲的第一個男人,兩人在這裡譜下了不少戀愛音符,這個男人對她來說意義深遠,在經過愛情的洗禮過後,艾莉絲也逐漸忘卻了思鄉之苦,甚至在工作上也脫胎換骨,變成一個對於工作駕輕就熟的人
   Stage 5. (返回愛爾蘭,後回到美國):電影剛好在艾莉絲的姊姊逝世過後,再畫下一個轉捩點,艾莉絲返回愛爾蘭,卻也發現到那裡的世界也有了不同之處,不錯的工作,甚至是優秀的對象,艾莉絲必須在道德良心以及眼前的誘惑之間作出抉擇

2.電影中有一幕是發生在艾莉絲前往美國的船上,與室友一同在船上聊天的畫面,兩個人的關係彷彿像是那種前輩在傳授經驗給晚輩似的;而艾莉絲室友的這個角色,是幫助艾莉絲蛻變的一大關鍵,她教導艾莉絲許多事情,甚至告訴她一些道理,這些事情無一不正好都發生在未來艾莉絲會碰到的事情身上,仔細想想,艾莉絲室友幾乎就是未來的艾莉絲,那個已完全蛻變的她;事實證明沒有錯,在電影的最後一幕,一樣是艾莉絲跟另一個年輕女孩的在船上的交談畫面,這一刻,艾莉絲好像從那個稚嫩的女孩眼中看見過去的自己,看到自己也曾經如此期待卻又徬徨無助,於是決定以過來人的身分,分享一切、告訴對方要怎麼做。很顯然地,這時候的艾莉絲已經不再是過去傻傻的女孩,現在的她早已是能抓住夢想與愛情的女人

3.艾莉絲在托尼加用餐時,意外發現她身旁的這個男人不像其他男生一樣,整天跟另一半說的是自己喜愛的事物,好比說棒球,這點其實我覺得托尼滿貼心的,如果我是女生,我大概也會被他這樣貼心的舉動所感動到,畢竟有些人就是這樣,自顧自己講的,不考慮對方是不是想聽、喜歡聽,就好像當兵似乎是男生之間永遠也聊不完的話題之一,但可不是每個女生都愛聽老兵提當年勇。回歸正題,這其實也能看得出托尼真的很在乎艾莉絲,正因為在乎,所以在做任何事之前,首先考量的會是對方的感受

4.有一幕是在艾莉絲在托尼家結束晚餐後,兩人回到艾莉絲家門口,托尼告訴她「我愛妳」,但是為什麼艾莉絲明明也喜歡著這個男生,卻沒有當面回覆之「我也喜歡你」呢?如果再繼續往後看一些片段,可以看到艾莉絲問她的室友「為什麼妳不結婚?」,室友說她愛的男人認識了別的女人,而拋棄她了,艾莉絲又再問她會再婚嗎?室友先是開了玩笑說當然不想,後來又改口說當然,她多希望回家等廁所馬桶時,能有個男人坐在裡面看報紙讓她等,這反映的是什麼?個人認為,其實艾莉絲固然知道愛情的美好,她當然也憧憬著對婚姻的美好期盼,但是她只想小心、謹慎確認,眼前的這個男人是不是真的足以讓自己交付終身,還有她自己也要先釐清自己對托尼的感覺,然後問問其他人對婚姻的看法,就憑藉這一點,我覺得是後來兩人結婚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今天她的室友給的答案是否定的呢?如果她說她再也不相信愛情、不相信男人能帶來幸福呢?如果是這樣,或許艾莉絲對於婚姻的價值觀是否可能也會有所改變,或許對於婚姻會再繼續遲疑的態度。值得一提的是,我很喜歡艾莉絲這種面對愛情小心謹慎的成熟態度,畢竟愛情與婚姻本身並非兒戲,如果真的愛一個人,就請下定決心,既然決定好要緊握這個人的手一輩子,就請不要忘記初衷。個人認為,婚姻與愛情並不是適合所有人,但往往很多一時的衝動與未思量周全,就陷入了愛情的墳墓,卻因為彼此思想還不是那麼成熟、自負可以接受婚後所有難關,於是就釀成不少婚姻的悲劇,這確實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部分

5.艾莉絲返回愛爾蘭的時候,剛好是姐姐去世之後,也是故事情節中另一個轉捩點,在艾莉絲得知她姐姐過世的消息時,她說了一句話 (「為什麼我要來這裡(美國)?」),實以讓人痛徹心扉,這句話背後隱藏的是兩人的姊妹情深,如果她當初沒有跑來那麼遠的地方,那麼或許她能在姐姐身體微恙時就及時察覺異狀,甚至是也能親自送姐姐最後一程。兩個人之間的姊妹情誼之深由此處可以看出,事實上,整部電影也並不是只有這裡可以瞥見端倪,舉例來說,兩人之間一書一信的來往,收到對方的信件感動落淚的幾幕,再再呈現出兩人感情有多深厚、有多在乎對方,這並不只能套用在親情上,友情也亦是如此,試想在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媒體還不發達的60、70年前,收到遠方好友寄來的親筆書信,這份感動應該是難以言語的吧!

6.電影到了後半段,有一幕是托尼為了心愛的艾莉絲,還向弟弟求救幫他寫封文字優雅的情書,再一次地讓觀眾看見他對愛人是多麼地在乎,可以知道他對艾莉絲是多麼真誠與癡心,但其實「在乎」本身也可能代表著「害怕失去」,托尼心知肚明,艾莉絲跑回那麼遠的地方去,自己不在對方身邊,深怕的是對方會不會對自己熱情不再,甚至......去愛上另一個人?我認為這是2019年代的人很難去想像的。試想,與相愛的人分隔兩地,沒有Messenger、沒有Skype視訊功能、沒有Line、沒有手機、沒有簡訊,彼此之間僅存的聯繫還能剩下什麼?徬徨、擔心、無助都可能在等待對方的時候排山倒海爆發出來,害怕失去對方的那種心情是難以言喻的,所以托尼會有這樣的舉動並不難理解,卻也為他心疼。看到這裡,自然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前面托尼一直希望能趕快跟艾莉絲結婚,趕快定下來,畢竟這可能是她唯一可以和Brooklyn之間有連結的方式,托尼擔心「家鄉畢竟是家鄉,妳會不會一回去就再也不回來了?」

7.空虛寂寞時來的愛情或許可以填補空缺,但是這是質好的愛嗎?是不是,最需要情感滋潤的時候談的愛情,感情往往卻是最不穩固的呢?這是艾莉絲內心一直有的掙扎,她擔心會不會選擇托尼其實是一種錯誤?我們如果從托尼和吉姆兩人之間來看、來比較的話,艾莉絲如果選擇前者,她需要適應的是義大利文化、日常生活可能交集較不大(有些情人就是因為生活的相交點不多,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兩條平行線,這也可能是艾莉絲擔心的地方)、托尼較注重家庭、熱愛棒球、未來可以自己創造、一起與愛人打拚;如果選擇後者,則是這個男人的教育水準比較高、文化相近、經濟條件較高 (現成的美好人生)、母親也喜歡等因素,在這兩人之間,艾莉絲非常掙扎,她到底該選擇誰?最後艾莉絲選擇了托尼,這真的是比較愛這個男人嗎?個人認為未必如此,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回來愛爾蘭遇見吉姆時,也不會對他有所動心了,或許,這是因為艾莉絲比較喜愛美國的生活,這是她自己親手建立的,她不需要有所隱藏,當然這樣的解讀或許還有點膚淺,但她為何後來選擇托尼,也是很值得去思考的

8.電影中,艾莉絲提過兩次「我忘記了 I forgot」,第1次是在長島沙灘上所說的,回想起的是在Brooklyn和托尼一起去沙灘;第2次則是回到愛爾蘭後,被Ms. Kelly知道她早就在Brooklyn有了丈夫 (她忘了自己當初是為何離開的),想起在愛爾蘭一切心胸狹隘與不舒服的氣氛,也暗示著,如果今天她選擇留在愛爾蘭,她得試著迎合這個傳統的社會,工作也只是替代她姐姐的 (彷彿不是她自己一手打造的,只是個替代人)、還有隨時擔心自己在美國已有老公的消息曝光。由這點或許也不難理解為何艾莉絲最終選擇回到托尼身邊,也許留在愛爾蘭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9.我覺得常常可以從電影了解到一些人生體悟,本作也不然,個人認為可以從電影裡可以學到的:(1)慢慢適應思鄉,或許就是成長的歷程、(2)人如果不改變,環境也不會改變,自己要有所成長才能創造出更好的環境、(3)人生有很多時刻都會遇到兩難,做了一個決定,會離原本的路越來越遠,最後會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電影軼聞趣事與相關背景】
1.我後來再重看一次電影才發現,原來飾演吉姆的演員,就是2018年電影《比得兔》的男主角小麥,而女主角艾莉絲於2017年時也演了另一部作品《淑女鳥》,之所以那麼驚訝是因為,當初在看這部電影還沒察覺到原來就是這兩位啊 (愛在他鄉我大概是在2017才看的),難怪我重看時一直覺得演員好面熟
2.電影中有演到,美國人習慣去沙灘前就先把泳裝穿在裡面,這和愛爾蘭人剛好不同,愛爾蘭人是習慣到了再裹浴巾換上,所以艾莉絲第一次到美國沙灘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感受,而到了後來再返回愛爾蘭,將這套方式秀給朋友看,但這畢竟故事背景是設定在1950年代,到了現代,我想應該先穿或不先穿,也應該沒有太大關係了吧
3.布魯克林 Brooklyn 是美國紐約州五個行政區之一,剛好旁邊就是大西洋,西北邊就是曼哈頓,就美國大區來看的話,它位處美東,所以當初艾莉絲就是坐船從愛爾蘭出發,橫跨大西洋來到這裡
未命名.png

【電影個人評分】4/5顆星

個人覺得如果最近在找愛情或是劇情電影,又不想要那種太夢幻、偶像劇情節的,或許你/妳會喜歡這部電影 (分數說明--> 0顆星:爛到一個極點,簡直是浪費時間與生命,5顆星:劇情、架構都非常棒,超級喜歡這部電影,甚至看完仍會讓人不忘、有所感觸,1~4顆星則根據不同性質作給分,數字越高評分越高,反之則越低,電影評分是非常主觀的項目,所以當作參考即可,畢竟每個人喜愛的類型不同,也許我不怎麼喜歡的電影,在你眼中是最愛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yCroisJePeux 的頭像
    J'yCroisJePeux

    On Ne Peut M'empêcher de Parler

    J'yCroisJePe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