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整理完英國文學史的部分,最近開始在整理一些美國文學史的筆記,但因為當時我覺得上課的內容算是只有挑選幾個重要的作品來選讀,少了那種系統性的整理歸納,難免覺得有點紊亂無章,所以後來寫的筆記除了自己在 Norton 小研究過之外,也涵蓋自己課後參考網路資料所了解到的內容。本篇為美國文學史筆記第一部分,主要內容包含概述、殖民地時期文學,以及獨立革命戰爭~南北戰爭時期美國文學;Part 2 包含南北戰爭戰後~戰間期美國文學;Part 3 包含第 2 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文學
美國文學史概述
→ 殖民地時期文學

→ 獨立革命戰爭~南北戰爭時期文學
→ 南北戰爭戰後~第 1 次世界大戰時期文學
→ 戰間期文學 (1 次世界大戰~2 次世界大戰)
→  2 次世界大戰以後的美國文學

美國文學史概述
美國文學的歷史相較於英國文學歷史來比,明顯短很多,美國自由資本主義出現的時候,美國文學也隨之誕生。仔細回顧美國文學的歷史並不難發現,美國文學好像比較少受到封建文化的影響,另外,也因為美國人的民主自由精神,所以,個人主義與個性解放等觀念相較於英國文學也會來得濃厚些。美國也因為是一個種族大熔爐,融合了許多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可以說美國文學具有多元、複雜的特性。美國文學對於一件事情的觀點就可能有許多不同的看法,這也造就出美國文學不會總是都偏向某一立場,因為各種不同的聲音都能同時並存。

殖民地時期文學 (1492~1763)
(1) 印地安人文化的文學大多是民間流傳的口頭創作,諸如像是神話傳說以及英雄傳說,因為印地安人並沒有文字,這些傳說經口頭敘述後整理,再由後來的美國作家進行創作
(2) 早期有關北美的作品大多是遊記、日記,作者為英國人居多。英國在建立起殖民地初期,統治者就常會利用宗教 (當時為清教主義) 來箝制殖民地思想意識,所以此時期的文學大多是神學的研究,但隨著工業、貿易發展與民族意識的抬頭,甚至是宗教自由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清教主義的神權統治也逐漸邁向凋零之路,轉而從人本主義以及自由民主等意識取而代之
(3) 北美十三州時期出版的第一部詩集《海灣聖詩 Bay Psalm Book》是由民歌形式寫成的作品,它是當時清教徒對希伯來文《聖詠》的忠實英文翻譯

獨立革命戰爭~南北戰爭時期文學 (1775~1865)
(富蘭克林、亨利、潘恩、傑佛遜、弗雷諾、歐文、庫珀、愛倫坡、霍桑、梅爾維爾、愛默生、朗費羅、惠特曼、斯托夫人)
(1) 美國的民族文學在獨立革命戰爭 (1775~1783) 才開始出現,獨立革命戰爭帶來許多革命詩歌,也造就出美國第一批重要的散文家和詩人,政治上的獨立也促使文化上的獨立,在文學創作上也有了新的詮釋角度,戰爭結束之後,美國文學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英語文學不再只有英國文學獨佔著
(2) 19 世紀上半葉的文學創作因為吸收了歐洲浪漫文學的精神,所以也帶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從1820、1830年代至南北戰爭前,可以算是浪漫主義運動發展最為蓬勃的時期,作品無論是從內容到形式都不難發現帶有民族色彩
(3) 一直到 19 世紀中葉後,浪漫主義文學逐漸變調,從先前的樂觀轉為較為負面的走向,也使得部分作家改採現實主義來進行創作
(4) 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奠基起美國的民族精神,他倡導實用節儉、艱苦奮鬥、政府自治等精神,並且反對政治與宗教的威權主義,可以說是極富有啟蒙運動的科學和包容精神 (註:美國貨幣上也可見之,於50分硬幣與100美元紙鈔上可見)。他的作品中多使用清楚且幽默的文字來宣揚科學文化,而這也對後來美國人民的人生觀、事業觀與道德觀產生深遠之影響
(5) 世界上最早的付費圖書館是由富蘭克林所創立,原本是圖書館公司,其原目的是讓那些喜歡讀書卻又無法或不願自己買書的人,以付費的方式提供借閱服務,到 18 世紀末漸漸開始有免費的公共圖書館,這也確實是富蘭克林的夢想,所以也可稱其為全世界公共圖書館的先驅
(6) 獨立革命戰爭期間,充滿著許多鬥爭,此時期的作家不得不採取政論、散文或是演講等簡潔卻又文字銳利的方式進行創作或是表達自己的看法
(7) 派屈克·亨利  (Patrick Henry,18 世紀美國政治家) 曾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教堂發表過一段演講,其中最後一句十分有名:不自由,毋寧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8) 湯瑪斯·潘恩 (Thomas Paine,18 世紀美國作家),他在參加美國獨立運動時,寫下了廣為流傳的小冊子《常識 Common Sense》,鼓舞北美民眾的獨立情緒,而後又在戰爭期間完成《美利堅的危機 The American Crisis》,成為美國開國元勛之一,隨後又受到法國大革命影響,還寫了《人的權利 Rights of Man》,此作品也成為了啟蒙運動的指導作品
(9) 湯瑪斯·傑佛遜 (Thomas Jefferson) 是《美國獨立宣言 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主要起草人,也是美國開國元勛當中最有影響力的一位,而他的行文中雖然樸實無害,但字字卻直進核心
(10) 此時期的詩歌相較其他時間來有著較強烈的政治性,大部分的革命詩歌源自於民間,其中,飛利浦·弗雷諾 (Philip Freneau,18 世紀美國詩人) 是當時非常有名的革命詩人,他精確且成熟的文筆表達出自己對於民主與獨立的觀點,他的作品也為美國詩歌帶來優良的傳統,除了政治詩歌之外,Freneau 最大宗的詩歌題材莫過於死亡、自然與人生變遷等主題
(11) 華盛頓·歐文 (Washington Irving) 致力於發掘北美早期移民的傳說故事,也被稱作是美國文學之父,他的《見聞札記 The Sketch Book》開創美國短篇小說的傳統,其中收錄《李伯大夢 Rip van Winkle》、《沉睡谷傳奇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等故事,前者描述一位荷蘭裔美國村民李伯在卡茲奇山睡著,20 年後才醒來,但卻發現小鎮早已人事全非了;後者的故事則是懸疑恐怖短篇小說,故事描述約 18 世紀末的美國紐約州有個荷蘭人聚居的村落,有一座叫沉睡谷 (Sleepy Hollow) 的峽谷,傳說會有無頭騎士在此徘徊,因為他曾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被美軍炸掉頭顱,從那之後,他會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出沒,尋找他的頭顱
(12) 詹姆斯·庫珀 (James Cooper) 在《皮襪子故事集 Leatherstocking Tales》系列小說中以印地安人部落的滅亡作為背景,並描繪當時的移民是如何開創美國文明,有趣的是,系列小說中 (共 5 部) 裡的故事發生時間,並不一定都跟真實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呼應到
(13) 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 可說是美國浪漫主義運動中很重要的一個人物之一,但他最為有名的創作卻其實是懸疑、驚悚、恐怖、犯罪小說等,他也算是美國的短篇小說先驅之一,其有一部很有名的作品:《告密的心 The Tell-Tale Heart》,於 19 世紀中發表,故事是有關一位聲稱自己精神沒問題的敘事者,描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受害者是一名有鷹眼的老人,敘事者說這場預謀的犯案是事先規劃好的,並且預計來場天衣無縫的完美犯罪,將老人殺死後再將其肢解再埋藏於地板底下,但最後敘事者受不了良心的譴責加上罪惡感,於是出現幻聽到地板上心臟怦怦跳的聲音,也就是那位遭肢解的老人心臟的跳動聲
(附註:我在研讀中文維基時發現內容好像怪怪的、並不通順,於是就回去參照英文維基,發現中文維基根本亂翻譯 XD,故最後僅擇取英文版資料作為參考)
(14) 超驗主義 (又作超越論、新英格蘭超越主義、美國文藝復興,Transcendentalism),屬於美國的文學與哲學運動,興於 1830 年代的美國新英格蘭地區 (位處美國東北部),其強調人與上帝之間的直接交流 (亦即不必再透過神職人員或靈媒)與人性中的神性,主張人可以超越感知與理性來直接認識真理。這種主義觀點強調每個人都能找到真實的自己,只要靜下心仔細聆聽心中的聲音,你就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常見將此主義融入其作品中的包含詩人愛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前者著名著作為《論自然 Nature》,後者則有《湖濱散記 Life in the Woods/Walden》,記載其在瓦爾登湖的隱逸生活、《公民不服從 Civil Disobedience》,討論面對政府和強權蠻橫與不義,為公民主動拒絕遵守某些法律提出辯護》
(15) 前驗 VS. 超驗 VS. 後驗:
      15-1. 前驗乃指透過過往經驗即能判斷事理,如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一世在位期間為16~17世紀之間,那麼就可以知道生活在伊莉莎白時期的人不會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1945,20世紀中前期)
      15-2. 超驗乃指一般人無法一起共同體驗到的事情,各有各的說法,如魑魅魍魎的存在虛實
      15-3. 後驗乃指必須親自體驗過才會知道情況是什麼樣子,如衣服要親自套量才知是否合身
(16) 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19 世紀美國小說家),其知名代表作《紅字 The Scarlet Letter: A Romance》探討三大主軸議題:守法主義、原罪與內疚,故事背景發生在 17 世紀中葉的美國波士頓的一個清教徒區,一個女人外遇也因此懷上一個女孩,隨後努力建立一個懺悔並彌補過錯,卻有莊嚴的新生活的故事,也值得讓讀者反思,當一個人犯了罪,如果他/她真心懺悔、從悔悟中檢討自己的過錯,是否能重新予之自由的人生,還是得一輩子背負洗刷不掉的汙點,縱使其再怎麼努力彌補。而這裡指的紅字即女主角因通姦而必須在胸前佩戴象徵通姦的紅字A (源自通姦的英文:Adultery)
(17) 梅爾維爾 (Herman Melville,亦是 19 世紀美國小說家),其知名著作《白鯨記 The Whale/Moby-Dick》,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之一,該書是一部以海上捕鯨業作為題材的小說,敘述一位捕鯨船船長帶領全體船員,追捕一條大白鯨的歷險過程,而這本書之所以會被視為相當重要的一本著作,原因有二,其一,它可以算是一本捕鯨的百科全書,任何有關鯨魚的描述、文學與藝術,多能在此作品中窺探究竟;另一則是此書中安排許多徵兆,以加強作品的神祕感與劇情緊湊程度,讀者可以從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先前讀過的徵兆,無一不在預告著最後結局將面臨的命運
(18) 廢奴文學始於 1830 年代,美國北部的人民普遍主張廢除黑奴運動,黑人的處境也激起許多文學作家的同情,諸如愛默生、朗費羅、惠特曼皆曾寫過反對蓄奴的詩,影響最為甚大的作品應屬斯托夫人 (Harriet Beecher Stove) 寫的《湯姆叔叔的小屋 Uncle Tom's Cabin》,這是一部於 19 世紀中葉發表的一部反奴隸制的小說,這部小說透過一位非裔美國人的觀點來探討美國奴隸制度。作品主要以黑奴湯姆叔叔 (Uncle Tom) 作為書中主角,並深切描繪出奴隸制度殘酷的本質。這部小說在當時可說是 19 世紀最暢銷的小說,也是所有書籍類中第 2 暢銷的書籍 (僅遜於位居首位的聖經 The Bible ),也被認為是激起 1850 年代廢奴主義興起的原因之一,有趣的是,在南北戰爭爆發之初,林肯見到作者 (斯托夫人) 時,提到:「原來妳就是那位引起一場大戰的小婦人啊~ So this is the little lady who started this great war」。縱使這部作品引起美國人對於奴隸存廢問題的關注,卻也造成所謂的黑人刻板印象 (例如仁慈善良的黑人保母、忠於白人主人的黑人奴隸等)
(19) 美國在 19 世紀時有位很偉大的民主詩人:惠特曼 Walt Whitman,他身處的時代可以算是超驗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的過渡時期 (廢奴主義其實就有點現實主義的味道),所以不難理解他的作品會融有這兩種風格。其最著名的作品是《草葉集 Leaves of Grass》,惠特曼透過詩探討民主自由、生命死亡等議題,也努力寫下他所看到社會上的不同角色,諸如商人、罪犯、木工、娼妓等。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惠特曼創作詩的方式和傳統那種講求聲韻跟修辭不同,他認為作品體現出的含意才是重點,所以也能發現草葉集幾乎是用自由詩體來創作。因此,我們可以說這部作品也算是美國詩歌從傳統詩派跨越到現代詩派之間的一個分水嶺

arrow
arrow

    J'yCroisJePe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